内蒙古自治区审计厅制定印发《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实施办法》。聚焦破解审计整改制度多而散、整改标准不清晰、整改责任未压实、部分条款不适用等问题,将审计整改分类、时限确认、督查、销号、约谈等5项制度进行整合修订,强化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质量控制,构建起贯穿整改工作全流程各环节的规范统一、综合集成的闭环管理制度体系。
《办法》指出,审计整改工作应当遵循六项原则。闭环原则,要做到全口径、全周期规范管理,实现“提出要求、建立台账、上传平台、跟踪督促、认定结果、约谈移送、追责问责、验收销号”全流程闭环。客观原则,审计机关提出整改要求,要依法依规、依据充分,科学精准、实事求是,分类管理、时限恰当。公平原则,同一时期、同类审计项目中同类问题的整改要求和审计整改结果认定,原则上要处理一致、横向可比;不同审计结果类文书和审计信息专报,对同一问题的主要事实表述、定性定责和适用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原则上应当保持一致。实效性原则,统筹好“查问题、促整改”“治已病、防未病”“治当下、管长远”的关系,按照“钱”要全力追回、“事”要彻底解决、“人”要严肃处理、“改”要坚决到位、“治”要系统集成的原则和标准,持续跟进审计整改工作落实。贯通性原则,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动审计监督与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巡视监督等党内监督,以及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等各类监督优势叠加、相互赋能,实现整改主体治标、治本、治人,各级政府和主管机关单位督促、治本、扩面,确保审计发现问题改到位、改彻底。可追溯原则,有关审计整改工作过程、整改结果的审核依据、结论性意见等应当存档备查,做到整改流程可追溯、整改结果可印证。
提升审计成果利用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广东省广州市审计局在质量控制、成果提炼、加强督导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审计成果利用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在开展12个部门2024年度预算执行审计中,各审计组组长做好审计事项查证落实、程序履行、证据获取、文书起草的审核把关,各项目承担处室落实部门复核责任。预算执行审计牵头处室在征求意见稿发出前提前介入,前置解决同类问题定性、法规标准适用和审计处理口径等问题。全面推行项目预审理,加强与审计组的有效沟通,切实提升审理效率。
研究出台《关于规范审计专报和审计信息专送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审计专报、审计信息专送报送的范围、标准、频次和程序等,要求各处室把好质量第一关,反映的事实证据充分适当、文字表述清楚精炼、数据准确无误。秘书处、办公室加强与两办的沟通对接,做好统筹协调,把好政治关、政策关、文字关,服务审计办高效运转和局党组科学决策。
提高站位选好题,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强化研究型审计思维,深入研究审计发现的重大典型性问题,做好审计成果“深加工”“精加工”。上下联动,推动审计工作“一盘棋”。通过转发上级文件精神、举办业务培训座谈会、下发检查通报等形式,督促指导各区准确把握审计委员会及审计办运作规律和工作要求,加强审计成果的分析提炼,认真落实向同级和上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请示报告工作。优化审计组织形式,各牵头处室按照“六统一”原则,整体推进全市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做到方案贯通、实施协同、优势互补,指导各区报送重要审计业务成果。
聚焦主责主业查摆问题
江西省上饶市审计局聚焦主责主业查摆问题41项,制定整改措施22项。
创新“全周期”质量管控体系,建立审前调查清单、现场管理清单等5类清单制度,制定《审计项目全流程责任图》《法规审理流程图》等标准化模板,编制审计项目全流程风险节点控制图等12份导图,条目式列示审计全流程各环节风险节点、质量控制节点,明确审计分工,明晰审计责任,提升审计质量。
打造“立体化”成果转化平台,深化“1+N”成果开发机制,建立“问题类型数据库”和“典型案例库”,通过深入分析问题根源,研究提出能整改、可执行、能批示、可落实的审计建议,推动成果从“问题清单”向“政策清单”转化。强化贯通协同,严格落实移送事前、事中、事后沟通机制,推动实现“整改一个问题、完善一项制度、治理一个领域”的综合效应。
建立“三级预警”整改机制,引进“智慧审计整改监督平台”,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制度,严格落实三级审批制严把销号关,并针对整改漏洞推动出台《上饶市财政局关于健全财会监督常态化管理机制的通知》等16项制度,实现整改质效与制度建设的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