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由于“颜值”高,一直被各种优惠政策青睐。也正因为此,不少“假高新”企业也想方设法“浓妆艳抹”,企图吸引主管部门的目光。
有企业透露,北京市已经开启了“史上最严”高新技术企业审查模式,除了“书面审核”以外,还将进行实地核查和随机抽查,给冒牌高新企业“卸妆”。记者随后向多个渠道求证,均证实了该企业的说法。
11月30日,北京市科委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早在2016年,科技部等部门曾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以下简称《工作指引》)。“对部分企业进行实地核查是明确写在其中的,政策出台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缓冲期,我们在2018年正式启动了这部分工作。”
记者通过梳理发现,《工作指引》明确,认定机构结合专家组评审意见,对申请企业申报材料进行综合审查(可视情况对部分企业进行实地核查),提出认定意见,确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名单,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其实,相关部门已经开始了对部分企业的核查。10月30日-10月31日,西城区科信委配合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机构的财务、技术专家对西城区三家2018年第四批拟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实地核查。
图片来源:北京市政府网截图
企业负责人就企业概况、发展历程、营销布局、企业资质、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体系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财务和技术专家抽取三家企业的相关财务凭证原件、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相关合同及发票原件、企业研发人员相关学历证明、社保证明和其他主要指标进行现场核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北京市对高新技术企业核查政策收紧的信号在行业内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
从事高新技术企业咨询服务的王彩(化名)对记者表示:“去年还好一些,就是在今年,北京对高新资质认定实行严查,也就是实地核查。公司不符合硬性指标会被一票否决。”
一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咨询顾问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今年起,科委对高新企业资质审查加入了实地探访环节,过去是没有的。“以前,一些文创类、食品类、建筑类企业通过“专业包装”都能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到国家优惠政策。政策收紧之后,一些代办机构已经不接这样的‘业务’了。”
那些不属于高新技术企业范畴的公司为何要挖空心思挤进高新企业的“圈子”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详细梳理后发现,各地对高新技术企业都有一定的扶持政策,包含税收优惠、政府奖励、资金扶持、人才扶持等。只不过不同地区在具体政策上略有差异。
《工作指引》就明确指出,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期满当年内,在通过重新认定前,其企业所得税暂按15%的税率预缴,在年度汇算清缴前未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应按规定补缴税款。而普通企业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此外,北京市科委在今年3月公布的《关于在相关区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还规定,将视情况对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
另有业内人士透露,除了税收优惠以外,一般情况下,地方政府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在土地、电力、排污、节能、科研基金等多个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扶持政策。